隨著全球淨零排放目標推進,建築物這個城市能耗大戶,正面臨翻天覆地的變革。在這股浪潮中,一家本土的新創企業,正憑藉軟體實力與在地整合經驗快速崛起。
總經理林建全說明,樺康智雲瞄準建築節能的市場潛力,以軟體結合AI數據,為台灣智慧建築領域打開全新的視野。圖片來源:樺康智雲
由英威康科技的軟體部門獨立而成立的樺康智雲,擁有豐富智慧建築整合經驗,客戶包含台灣的政府機關、科技廠、金控總部大樓等場域。樺康智雲總經理林建全指出:「當時我們就掌握了一個趨勢:智慧建築不能只依賴硬體控制,還必須用軟體做精準的能源預測與優化。」因此瞄準智慧建築市場的巨大節能潛力,以軟體平台結合AI數據為核心技術,協助企業與政府從耗能建築走向智慧節能,更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,為台灣智慧建築領域打開全新的視野。
核心技術三箭:建築雙生AI、3D視覺化智慧建築整合平台、智慧能源管理
樺康智雲的四大產品主軸,分別是智慧建築管理平台、建築數位雙生AI(Digital Twin)、智慧能源與物業管理系統,皆以視覺化、模組化與AI預測控制為特色。
樺康智雲的智慧建築管理平台、建築數位雙生(Digital Twin)、智慧能源與物業管理系統,皆具有視覺化、模組化及AI預測的特色。
其智慧建築管理平台可整合電力、照明、空調、門禁、消防等子系統,透過2D/3D介面清楚呈現建築運作狀態,大幅降低人力操作門檻。「像台北市最大社會住宅,清楚的視覺化設計,可以讓管理人員第一次使用就能上手,執行遠端做燈光控制、畫面監控。」林建全說。
樺康智雲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,以3D視覺化的方式呈現環境及設備位置,讓管理人員直覺了解該區域的設備管控及運作狀況。
更進一步,透過建築數位雙生技術,樺康智雲能收集歷史用電、氣象數據、使用行為等資訊,建構AI模擬模型,預測未來50年整棟建築的能耗與碳費走勢。「像我們在新北市某一科技園區的案場,已經可以預估到2050年的電費和碳稅,導入樺康智雲的系統後,不僅可以精準節電,也能估算幾年內回收投資。」
除了大型商辦與公共建設,樺康智雲也積極推動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制的永續解決方案。「我們的系統可以依據場域大小與需求彈性部署,像是單層辦公室、飯店、學校,尤其是既有建築也能導入。」林建全舉例,飯店導入智慧管理系統,當監測到房間無人,系統便會自動將房間調整到最適溫度,兼顧服務品質與降低能耗。
接軌國際智慧城:從嘉義園區到東南亞市場
隨著台灣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,樺康智雲亦擔任地方政府的重要技術夥伴,並開始將系統輸出至海外。在嘉義馬稠後產業園區,樺康不僅提供園區智慧管理平台,更整合GIS地理資訊、ERP廠商申報系統與環境監控模組,打造全台第一座智慧園區。從園區用電、污水費到紫外線、雨量、淹水感測器通通整合在一起,樺康智雲都是整個平台的架構者。
此外,樺康也在日本、泰國、越南設立示範場域。例如台灣與泰國合作開發「安美德台北智慧城」,選址泰國東部經濟走廊(EEC),打造出公頃級的智慧產業聚落。樺康智雲則導入台灣成熟的智慧技術,推動工業區管理優化,將台灣智慧城市經驗輸出海外,也深化了台灣和泰國的產業鏈結與綠色轉型合作。
從建築生命週期管理,到企業ESG轉型戰略
「我們的最大優勢,是從設計端就參與,掌握建築物的全生命週期管理。」林建全表示。相較傳統僅針對建築完工後進行能源監測,樺康智雲的系統從設計階段即導入建築雙生AI模擬,與建築師共同優化建築設計,創造量身訂做的節能路徑,且依據不同區域、氣候、地形提供最佳化建議。台灣有超過90%都是既有建築物也可以在既有硬體設備上,透過軟體升級,達到大幅節能的效果,例如已使用20年的新北市政府大樓,在不更換原有系統與設備,導入樺康智雲相關軟體,就讓整棟大樓三年間節省180萬度電,讓市府大樓的節能效果不遜於全新建物。
樺康智雲的系統從設計階段即導入建築雙生AI模擬,既有建物一樣能透過軟體升級,量身訂做節能方案。
談到未來,林建全直言:「建築數位轉型,不只是ESG的一部分,更是整體競爭力的關鍵。」現今社會面臨少子化與人才荒夾擊,智慧建築成為「人力精簡」的解方。「一套好的系統,不只是節電,更是節人力。群樓管理只要最低人力即可巡檢多棟建築,夜間只需中控室值班,大大減少人力依賴。」林建全說。
樺康智雲期望透過建築雙生、智慧建築管理平台、智慧能源與物業管理系統等系統,協助企業用最少人力完成最多監控工作,迎戰少子化與人力短缺。同時,也導入如性別友善設計、社會安全監控等模組,實踐社會(Society)、治理(Government)等多元面向。
從智慧建築到永續城市,樺康智雲正用技術書寫另一種台灣製造的價值—一種看不見、卻能改變城市命運的軟體創新。
資料來源: 天下雜誌